2015-01-11
Bastille巴士底樂團,一個算是很新的英國團。2010成軍後2012才發行一些單曲,然後2013發行第一張專輯。
去年的全英音樂獎,得了最佳突破獎(the best British Breakthrough Act),Pompeii果真是傳說的神曲!
不過我會注意到他們卻不是因為Pompeii,而是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。
因為這首歌的第一句,我就被吸住了,主唱Dan的聲音是會讓人沉醉的那種低啞,他的英國腔是我愛的那種!
後來聽了他們其他的歌曲,雖然MV和歌詞都不是太好懂,主修英國文學果真很文謅謅的Dan寫了全部的歌。
但曲風算很一致,可以一直replay的聽不膩。雖然好像歌曲都有點黑暗,但我喜歡他的編曲和唱的技巧。
同樣的一首歌,他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現,好像又變成一首新歌,而且就算沒有樂器,用拍打和合聲也可以讓歌曲很完整。
(這是他們在大英博物館的龐貝特展裡面唱Pompeii)
而且他們也很擅長混音和唱別人的歌,和其他歌手的合作也很棒,還有另外發行混音EP。
在剛注意到他們時,在我很喜歡的BBC R1節目Live Lounge 聽過他們現場,覺得非常厲害,聲音完全就是在聽CD一樣perfect! 所以我超級想要聽他們現場!
有次翻唱Miley Cyrus的 We can't stop 非常酷!混了很多不同歌在裡面,也有改歌詞,非常諷刺麥莉。
主持人也很愛,在年終回顧還特地拿出來重新撥放,說是live lounge的年度No.1。
回到1/11的台北演唱會,至今還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。
因為當初他們的公布亞洲巡迴的時候,台灣並不在名單內。
但他們已經來到這麼接近台灣的地方,覺得這大概是只有一次的機會。原本是有考慮飛到新加坡去看演唱會的。
後來過了幾個禮拜,沒想到台灣突然出現他們的演唱會消息,因為出現了一個國際演唱會公關公司叫LIVE NATION,一口氣辦了Lily Allen和Bastille的演唱會。
其實他們先發表了Lily Allen,我才開始關注他們,沒想到他們很令人驚喜啊! 我期待他們越做越好!
因為台灣因為沒有好的公關企畫公司,已經越來越少歐美藝人來台,尤其是新生代的。
可能台灣的市場真的很小,就算是小的表演場地,大概也都賺不了錢。導致真的邀請來了,票價也是會被眾人嫌的貴。
但說實在的有時候根本很少在宣傳,根本沒人知道誰要來啊! 就像Ellie Goulding來時根本不知道,後來聽說場地太小被縮短到40分鐘的表演,但票價卻是2000元以上。
我想隨著他們入圍了今年葛萊美的最佳新人獎後越來越紅,大概以後看他們演唱會的機會可能會小很多,而且場地越大感受就更不一樣了。
其實好像沒打算說當天演唱會的感想,只是想記錄一下我喜歡他們的過程。
因為現場的魅力是要到現場才能體會,我很喜歡演唱會的互動和搖滾區很可愛的歌迷們。
其實門票大概只售出八成,所以當天座位都是被升等的,買了包廂區換到樓下,後來有人甚至自己跑到前排和舞台前。
上圖是唱The draw的時候,鼓手Woody在台上指揮大家比出樂團象徵符號的三角形,跟著歌曲擺動。
這是前排看不到的風景,尤其TICC是階梯式座位,看的很震撼,覺得感動。你要說是一種宗教儀式都可以,而音樂本身就是種信仰。
每次看完很感動的演唱會,後座力很強的就是會餘音繞樑,三日不絕。而我已經當了stalker找網路的演唱會影片分享兩個禮拜了,still not over it.
然後其實發現台灣用instagram的人越來越多了,很多人在上面分享,當然也包括我自己。
在演唱會後,主唱Dan的twitter就出現了很棒的照片和感謝。他在演唱會上幾乎每首歌結束都會說thank you so much!
他甚至有用中文說了"謝謝你們",第一次說的時候,發音標準到嚇人,很感謝他的用心。雖然知道他一定在每個國家也學了其他語言,但覺得他有喜歡台灣。
希望他們第二張專輯更棒,讓更多人喜歡,變成一個歷久不衰的樂團。也期待下次有機會再次看他們現場演出。
P.S. ICRT有演唱會報導[連結],我喜歡作者寫得很仔細,她本身應該是很喜歡Bastille的,覺得開心有人完整記錄了演唱會。不過DJ後台專訪可能沒機會聽到,希望有錄音檔可以聽。
題外話: 他們在亞洲巡迴結束回倫敦後就發表了一首Remix,是Imagine Dragons 的I bet my life。這對很多歌迷來說好像是一個夢幻組合,ID也是近期我喜歡的團。無意間發現很酷的是兩團主唱都叫DAN,生日都是7月14日,不過相差一歲。想說萬一ID主唱組團時也想要用生日取做Bastille,這下就好玩了? 哈哈! 這種有趣巧合就跟我發現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一樣頭皮發麻。
留言列表